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区景点推荐

朔州
【朔州旅游推荐: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朔州境内名胜古迹颇多,杀虎口、应县木塔、崇福寺、内外长城、神奇美妙的掌柜窑、峙峪旧石器遗址、汉墓群、神头泉、广武城、净土寺等显示出朔州的古老文明。
朔州(Shuòzhōu),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北部,桑干河上游,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1.48万。是中国新型的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一座正在崛起的北方生态园林工业城市、中国农区最大的奶源基地和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
朔州境内名胜古迹颇多,杀虎口、应县木塔、崇福寺、内外长城、神奇美妙的掌柜窑、峙峪旧石器遗址、汉墓群、神头泉、广武城、净土寺等显示出朔州的古老文明。现代化大型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和安家岭露天煤矿以及华北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厂——神头电厂与五台山、恒山、云冈石窟、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联袂配合,相映成趣。现代化水平的万通源国际酒店、平朔度假村、平朔宾馆、朔州宾馆等可为国内外游客提供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使朔州成为山西省重点旅游目的地之一。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朔州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根据山西气候区划方案,属晋北温带寒冷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雨雪少,风沙大,蒸发量大,经常出现干旱天气;夏季雨量集中,间有大雨、暴雨、冰雹等;秋季雨水少,早晚凉爽,中午炎热;冬季风多雪少,气候寒冷。
朔州特产
朔州黄酒
初创期:西汉时期。
原料:黄米、白酒、曲。
工艺:以朔州黄酒为酒基,以本地白酒为原料,加曲进行糖化,然后经压榨后,过滤去渣质即成。
特点:入口甜润滑软,味道香醇浓郁,酒精含量低。
功用: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养生活血之功,特别适合妇女、老人饮用。
沙棘汁
以平鲁和右玉的沙棘汁最为出名,已和著名品牌汇源果汁合作,批量生产。
文化艺术
旺火
山西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
垒旺火是内蒙古和山西等一些地的传统春节习俗。在民间,点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
山西朔州盛产煤炭,煤炭在朔州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朔州考古证实:在古代煤炭就已渗透到选先民们的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朔州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朔州地区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老乡们叫它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披彩花,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
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后来在朔州地区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旺火,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比如冬季或正月里室外唱戏,就生旺火,让观众烤旺火;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比如:农村人们在结婚时生旺火,新娘绕着旺火转,类似南方的“跳火盆”。
在朔州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
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
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
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
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十余米,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发家致富”“万事如意”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来年万事如意,平安吉祥,心想事成。朔州旺火,是民俗胜是民俗,它就象发展中的朔州经济一样,年年兴旺,蒸蒸日上!
骡驮轿
“骡驮轿”迎亲的热闹、喜庆场面,又激起了都市人们的“怀旧”心情。“喜轿”也称“花轿”是旧时婚嫁礼仪性的交通工具,以表示新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喜轿有一至五乘之分,为四人抬、八人抬不等。。朔州平鲁一带至今还保留着“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三乘以上的花轿。“所使用的两头骡子,是训练有素骡子,体质壮、毛色好、听“骡夫”的话。“骡驮轿”的花轿作功考究、木料结实、雕刻细腻、结构严谨;它同其他花轿最大的区别是结实牢固。“骡驮轿”的花轿装饰其图案皆具有喜庆吉祥和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上下盘旋,两两相对组成,含有夫妻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之意;也有双鱼和双兔等,俗称“滑鱼急兔”。“骡驮轿”的花轿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是“轿杆”,它长而结实、架设在花轿两侧,“轿杆”两端绑有用上乘皮革做成的“达腰”,“驮”的力点就在这里。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好的“骡夫”即使道路崎岖,他们也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不饱尝颠簸之苦,所以“小红包”往往新娘子送“骡夫”的必需品。
朔州秧歌戏
朔州秧歌戏是融舞蹈、戏曲、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早期在广场、街头表演。其中以舞蹈为主的秧歌戏称为“踢鼓子秧歌”,主要是在节庆和祝寿等民俗事象中表演;以演戏为主的秧歌戏称为“大秧歌”,剧目以道教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
走西口
2009年央视开播了《走西口》,反映了山西商人的艰苦朴素。同时也为朔州市带来了好的宣传。
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掌柜窑
掌柜窑村是朔州市平鲁区晋蒙交界处,古长城脚下,古丝绸之路和走西口必经的一个原始自然的原生态村落,距109国道1.5公里,当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李林、黄厚等革命员老和英烈曾在这一带多次作战,村民们积极参加给八路军抬担架、养伤员、送军粮、缝军鞋等支前活动,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属革命老区。这里的环境十分优美,附近没有工厂及矿山,且无任何污染,常常有游人在这里观光浏览古长城、古战场,就连老外都经常驻足赏景,并留下了“掌柜窑是个神奇美妙的地方”赞誉。
掌柜窑现在全村共有400多人,4000余亩地,盛产胡麻、荞麦、莜麦、土豆等小杂粮,宜林宜牧,长期以来受到国家古长城、古战场遗址的保护,这里的民间生活方式从边民时期到1956年建社一直延续至今。

朔州地图

地图使用指南:
(1)本电子地图的基本界面是政区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图;
(2)点击地图左上角“地图-地形”或“卫星图像”,可以分别显示朔州地图地形图和朔州地图高清卫星图;
(3)点击地图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键切换朔州地图全屏大图;
(4)点击地图右下角“+ -”,可对地图进行缩放(手机端也可以用双手指缩放);
(5)用鼠标可以拖动地图到任意位置(手机端用手指拖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