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区景点推荐

哺乳动物化石遗址
【哺乳动物化石遗址旅游推荐】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是澳大利亚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化石遗址。里弗斯利的和纳拉库特的化石遗址极有力地代表了澳大利亚珍稀动物群的各个进化阶段,向人们揭示了古澳大利亚的气侯与环境,揭示了澳大利亚近2500万年里有袋动物的进化史。
哺乳动物化石遗址简介
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是澳大利亚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化石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采集到已经灭绝的巨袋鼠化石52具;在洞中发现了袋狮骨骼化石,此化石保存得相当完整。后来,考古学家又在这里先后发现了几万块袋狮下颚骨和头骨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针鼹、鸭嘴兽以及鸟类、爬虫类的骨骼化石。其中有的骨骼化石长达2米,直至今天依然在洞穴中保存着。遗址群中最早的化石可追溯到28万年前,这处化石遗址提供了澳大利亚远古时代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料,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位于澳大利亚里弗斯利的和纳拉库特的化石遗址向人们揭示了古澳大利亚的气候与环境,揭示了澳大利亚近2500万年里有袋动物的进化史,从而受到世界的瞩目,并于公元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其中,纳拉库特的面积约3平方千米, 里弗斯利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纳拉库特山洞洪积世的化石于公元1859年被一个叫泰内森的人首次披露,他相信在澳大利亚找到了圣经里“大洪水”的证据。当时在英国、在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有关进化论和上帝创世论的激烈辨论,此处化石遗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1980年斯特林教授描述了自斯贝西蒙山洞发现的谜一般的有袋类“狮子”的遗骨,这引起了科学组织的些许兴趣,但更深的研究并没有进行。公元1963年~公元1964年南澳大利亚的洞穴探测组织在海斯泰山洞采集到已经灭绝的巨袋鼠三个亚科的52具化石,随后更多的化石在佛克斯山洞被发现,所有的化石都被保存在南澳大利亚博物馆里。此时古生物学者罗德·威尔士和洞穴探测组织的成员开始对岩洞进行更细致的搜寻,以求发现更多化石。
公元1969年幸运之神来临了,卡特莱尔和威尔士发现了维克多利亚岩洞的扩展地带。他们穿过一系列山洞和其通道,发现了一个有着成千上万脊椎动物化石的山洞。如今这处遗址被称作化石洞。公元1971年发掘继续进行,加尔布里斯和瑞特穿过距化石洞几百米远的狭窄的通道,发现了两处化石遗址,后来这些发现一本期刊作了专门报道。
公元1969年下半年开始在佛林德斯大学学者罗德·威尔士的指导下对化石洞进行发掘。罗德邀请了当时在阿德莱德大学地理系的凯文教授进行地理探测,确定岩洞和化石的年龄,这项工作直到今天仍在进行。
公元1969年10月,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干预下,纳拉库特岩洞和化石洞开始对外开放,并于公元1971年修建了通向岩洞旅游路线,公元1975岩洞被重新命名,叫做维克多丽亚岩洞。公元1979年观光者中心和图书馆成立并对外开放。近二十年来,约138平方米的沉积物和骨头从化石遗址被发掘出来,约5000吨重,化石洞占了4%。
目前已发掘了5200件馆藏品,相对于庞大的资源来说,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若非一小部分沉积物被从表层移走,岩洞会依旧保持着其特有的古朴风貌。维克多丽亚岩洞的更新世脊椎动物的化石无论含化石的沉积物上来说,还是从动物区系的多样化程度上来说,都称得是澳大利亚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化石遗址。
里弗斯利正在修建“自然遗产中心”,预计将花费1.1亿澳元。中心建成后,将保存和展览从这里发掘出的各种化石。
遗址群可追溯到公元前280000年以前,提供了澳大利亚前欧洲时代和更新世晚期无与伦比的有关环境和生态方面的记录,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澳大利亚冰河纪巨型动物(巨大的、已灭绝的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化石,也包括一些近代生物的化石,如蝙蝠、蛇、鹦鹉、龟、老鼠、蜥蜴和青蛙等。化石包括一些完好无缺的头盖骨,最纤细处也没有遭到损坏。专家认为岩洞经过千百万年的积累,最终沉积物挡住了它的入口。另外两处化石遗址自冰河期就没有人动过。实际上所有已知岩洞化石遗址都经历了类似的形成过程,并含有脊椎动物的化石或亚化石。正在进行的发掘和研究表明一些岩洞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另外一些也可能有某些联系。研究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可能性极大。

哺乳动物化石遗址地图

地图使用指南:
(1)本电子地图的基本界面是政区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图;
(2)点击地图左上角“地图-地形”或“卫星图像”,可以分别显示哺乳动物化石遗址地图地形图和哺乳动物化石遗址地图高清卫星图;
(3)点击地图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键切换哺乳动物化石遗址地图全屏大图;
(4)点击地图右下角“+ -”,可对地图进行缩放(手机端也可以用双手指缩放);
(5)用鼠标可以拖动地图到任意位置(手机端用手指拖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