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journeys, in the Yun travel!
本区景点推荐



吉林省
【吉林省旅游推荐】吉林省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长白山是吉林省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景色壮美、神奇秀丽,原始自然。1983年夏,邓小平同志登上长白山极顶,题写“长白山”、“天池”横幅,并发出“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的感叹...
吉林省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截至2017年,吉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松花湖、八大部--净月潭、仙景台、延边防川。
截至2010年,吉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 伊通火山群、龙湾、鸭绿江上游、莫莫格、向海、天佛指山、长白山、大布苏、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查干湖、雁鸣湖、哈泥、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7年底,吉林5A景区6个 :长白山景区、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净月潭景区、长春市长影世纪城景区、吉林省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游区、长春市世界雕塑公园旅游景区。
吉林省必去的十大旅游景点:长白山、高句丽古迹、向海、防川景区、伪满皇宫、松花湖、净月潭、六鼎山、长影世纪城、世界雕塑公园、查干湖冬捕。
吉林省 - 吉林省旅游资源概况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省会城市长春。南北宽约600公里,东西长约750公里,全境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5%。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吉林省是内陆边境近海省份,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有关长白山天池怪兽的传说更是为其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冰清玉洁的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中部的长春净月潭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潭水清澈,森林浩瀚,被称为日月潭的姐妹潭,其规模堪称亚洲人工林之最。西部的通榆向海自然保护区,在中国七大湿地中面积最大、生物物种最丰富。乾安泥林千姿百态,趣味横生,人称“狼牙坝”,又因恐怖多怪,被称作“魔鬼之谷”。由于吉林省曾经是满清入关前的主要活动地,也是历史上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发祥地。现在还留有不少的古迹,如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农安辽塔,长春的伪皇宫、吉林的文庙,敦化的“渤海古国”、黄龙府等【吉林省旅游景点大全】
自然景观
长白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景色壮美、神奇秀丽,原始自然。“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1983年夏,邓小平同志登上长白山极顶,题写“长白山”、“天池”横幅,并发出“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的感叹。天池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是长白山最著名的景点。长白山天池“怪兽”的传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长白山瀑布从天池一角,如玉带从天坠下,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之源。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于一体,博大雄浑,洪荒无比。
吉林雾凇位于吉林市松花江岸。吉林雾凇冰清玉洁,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1991年,江泽民视察吉林时,吟诗盛赞:“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1998年他又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著名自然景观还有,碧波荡漾的松花湖,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两岸绿树叠嶂,湖光山影,目不暇接。查干湖(圣水湖),水域浩瀚,鱼群成队,水鸟飞翔,岸上一派蒙古族风情。辉南三角龙湾是古火山喷发口,湖水深邃,景色秀美。集安鸭绿江风光带•五女峰流淌着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蛟河红叶谷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景区。西部的向海自然保护区,在中国七大湿地中面积最大、生物物种最丰富,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并载入世界著名湿地名录。
净月潭
长春净月潭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长春市东南部,距市中心仅18公里,堪称“大都市中难得的一块净土”。净月潭绿荫如盖,潭水清澈,森林浩瀚,其规模人称亚洲人工林之最。森林面积逾100平方公里,潭水面积430公顷,赋有30多个树种构成的完整森林生态体系,是人们盛夏避暑的胜地。
人文景观
高句丽王城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由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1座)组成。它是公元1—7世纪奴隶制国家高句丽王朝的遗迹。其中太王陵、将军坟和千秋墓等规模宏大。将军坟有“东方金字塔”之誉,墓基每边长31.58米、高12.4米,墓体呈方锥形,共有7级阶梯,全部采用精琢的巨型花岗岩石条砌筑而成。高句丽在长达7个多世纪里,创造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留下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遗物,特别是高句丽坚固的山城、雄伟的陵墓、辉煌的古墓壁画,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7月1日,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以坐落在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为申报主体的高句丽遗迹,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长春伪满皇宫,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宫殿,被国家列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伪满国务院及“八大部”遗迹是伪满洲国的统治中心,由一组日本宫廷式风格的建筑群组成,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农安县的黄龙府古城,为辽金两代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县城内的“辽塔”蜚声遐迩。
长影世纪城
长影世纪城是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位于长春市净月潭风景区。长影世纪城以创新科技、惊险刺激、体验演艺、游艺欣赏四大板块的特质节目,集好莱坞环球影城与迪斯尼游乐园精华于一身、集激光悬浮电影、动感球幕电影、三维巨幕电影、立体水幕、4D特效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特效电影于一园;集游客参与、体验、互动、欣赏于一体的奇妙天地,让游客获得梦想成真、超然体验的魔幻工厂、梦幻天堂,成为世界特效电影之都。既汇集世界高科技术又彰显中国人文情感的双重优势,开辟了中国电影工业旅游新空间,呈现出时代新的魅力。
伪满洲国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
吉林省 - 吉林省自然地理
地理概貌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
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 。
气候特征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全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全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
自然资源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林业省份之一。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928.6万公顷,林地面积820.9万公顷,现有活立木总蓄量91387万立方米,居全国第6位。长白山区素有“长白林海”之称,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有红松、柞树、水曲柳、黄菠萝等,种类繁多。“长白松”为长白山特有的珍稀树种,因其树干挺拔、树皮鲜艳、树形娇美而被称作“美人松”,并列入1999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吉林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16个重点成矿区之一。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115种,其中优势矿产,油页岩、钼、镍、镁、硅灰石、硅藻土、膨润土、火山渣、陶粒页岩、矿泉水等储量居全国前列。吉林省矿泉水储量极其丰富,东部长白山地区是矿泉水资源集中的区域,被誉为与阿尔卑斯山和北高加索地区齐名的世界三大矿泉水富集地之一。
吉林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全省牧草地面积104.3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丘陵和西部草原。东部草地零散、产草量高;西部草场辽阔,集中连片,草质好,尤以盛产羊草驰名中外,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吉林是吉林乌拉的简称,满语意为沿江,即沿着松花江的意思。松花江是黑龙江的主要支流,发源自长白山天池西北,是吉林省内最大的河游,其流域为东北平原腹地,沃野千里。全省河流和湖泊水面26.55万公顷。省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分别属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全省水面在百亩(0.067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共1397处,主要有火口湖、河成湖和内陆湖三种。东部山区河网密度大、地表径流量大,西部平原区地下水丰富。
省内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约占全国野生动物各类数量的17.66%,其中鸟类占全国各类数量的30.36%。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7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8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8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吉林省珲春市“中国东北虎之乡”称号。
吉林省 - 吉林省人文地理
吉林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在吉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约5~1万年前出现的“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远在舜、禹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古代民族就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具有隶属性质的贡纳关系,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林区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的渤海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明朝设立都司、卫所。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吉林建城,史称“吉林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吉林由此得名。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吉林行省。清前期,吉林一直处于封禁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清中后期逐渐开禁,经济有了发展。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吉林大地不断掀起反帝爱国斗争风潮。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相继出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吉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视频:吉林省旅游宣传片~缤纷四季 精彩吉林
视频:吉林省旅游宣传片2018版
视频:吉林省情介绍片外交部版

吉林省地图

地图使用指南:
(1)本电子地图的基本界面是政区街道和旅游交通地图;
(2)点击地图左上角“地图-地形”或“卫星图像”,可以分别显示吉林省地图地形图和吉林省地图高清卫星图;
(3)点击地图右上角小四方形“□”,可一键切换吉林省地图全屏大图;
(4)点击地图右下角“+ -”,可对地图进行缩放(手机端也可以用双手指缩放);
(5)用鼠标可以拖动地图到任意位置(手机端用手指拖动)。


